和谐汽车_和谐汽车集团简介
对于和谐汽车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
2.这家车企一年买零食就花了5000万,烧光84亿却造不出一台车
3.郭台铭造车记
4.3万以下电动小汽车,2万元左右电动小汽车性能好吗?
5.杭州出租车公司是蓝联好还是和谐好
�����
在汽车领域卷土重来,富士康已迈出激进的一步。在10月中旬的企业科技日上,富士康一口气对外公布了多个野心勃勃的电动车计划,并提出了5年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如果说,年初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以下简称FCA)成立合资公司仅仅是观望阶段的“小打小闹”,那当下的富士康已走过厉兵秣马的酝酿阶段,棋局里即将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将台湾的电动汽车产业推向世界。”
这句看似打鸡血的口号,正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发布会现场立下的flag。2019年,他接任一把手后就开启了内部改革,将富士康的转型升级为“3+3”战略,即积极切入电动汽车、健康医疗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抢滩人工智能、5G和半导体三大新兴技术。此次发布的电动车愿景,正契合最新布局。
按照刘扬伟的说法,富士康未来不会生产整车,也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但是在2025年到2027年间,他们要为全球10%的电动汽车提供零部件或服务。
此举决心很大,野心也不小。据悉,围绕着电动车领域的生产链条,富士康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合作进行谈判,按照一把手刘扬伟自己的估算,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万辆,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300万辆新车将被深深打上Foxconn的烙印。
“造车梦”,从郭台铭到刘扬伟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代组装商,也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组装商。大多数人对该公司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深陷舆论漩涡的“血汗工厂”,而掌门人的形象,也依旧停留在创始人郭台铭阶段,但实际上,如今的富士康已被刘扬伟接棒,且正在试图打造出比“苹果组装厂”更加多元的身份。
最近几年,该公司频频试水汽车领域,并试图在电动车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占据核心地位。囿于笔墨,我们对富士康早期联姻北汽探索汽车租赁、收购安泰电业试图蚕食汽车电子市场等“旧事”暂且按下不提;而业界曾经频传富士康与吉利、裕隆等汽车制造商接触,商讨合作造车的可能性,但却被一再否认的诸多“传闻”,在此也略过不再赘述。
最早,从造车新势力的襁褓期开始追溯。
2015年,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联合打造“和谐富腾”,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按照彼时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富士康负责电动车的设计与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汽车项目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搭建,而腾讯则负责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因三方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新闻一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造车新势力们尚在孵化酝酿的阶段,和谐富腾成立伊始,就吸引了包括原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前CEO付强、以及主导过宝马i8项目的集团副总裁毕福康的加入。随后,和谐富腾投资孵化了两个主要汽车项目,分别是主攻高端电动车的FMC?(全称Future?Mobility?Corporation)和主打经济型电动车的爱车(浙江爱车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公司)。
然而行至中途,富士康反悔了。
时间回拨到2016年,付强的爱驰亿维悄然成立。爱驰亿维与“爱车”的资本关系尚未被业界彻底梳理清楚,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就在上饶正式签约,虽然项目背后的投资方有和谐富腾,但签约仪式的活动现场却没有富士康的代表出席。有消息称,富士康已知难而退,决定与造车项目分道扬镳,不再参与爱车和FMC的后续投资。
后面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人评价富士康是悬崖勒马,提前嗅到造车的风险,回归代工老本行才是明智之举;但也有人批评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卸磨杀驴,扔下烂摊子,又让陷入债务危机的和谐福腾屋漏偏逢连夜雨,回想昔日“铁三角”的豪言壮语,难免扼腕叹息。
尽管如此,对于电动车这块巨大的蛋糕,富士康心不死。在和谐福腾已近乎销声匿迹的2018年,富士康旗下的鸿海精密又通过子公司注入3亿元人民币,参与了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只是一年以后,小鹏汽车海外结构重组,经多方协商讨论并由会计师审核,决定由关联方IDG接收富士康股权以配合小鹏重组,根据官方的说法,富士康退出小鹏股权是为了避免影响后者重组的时间表和确定性。
再次回归公众视野,已是2020年
今年1月,日本媒体首先爆出FCA计划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两家企业将联合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未来不排除外销出口的可能性。后来,FCA在中国地区的官方微信平台也证实了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并表示合资企业将在中国开发和制造新一代的纯电动汽车,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虽然此次合作的具体投资金额尚未确定,但富士康方面将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FCA则持有其余剩下的股份。刘扬伟彼时曾则向彭博社等外媒透露,该公司将在新的合资公司里承担设计、零部件和供应链管理的角色,按照他个人的预测,从长远来看,汽车业务将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0%。
与FCA官宣“联姻”的一个月后,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汽车成立合资企业,并与裕隆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要做“电动车界的安卓”
把镜头拉回当下,富士康打算怎么玩?
在近日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正式对外发布了纯电动底盘平台MIH,作为计划中的开放式平台,MIH粗线条勾勒了富士康对电底盘以及汽车软硬件未来形态的大致轮廓。按照富士康披露的信息,他们必须尽快建立开放平台,为汽车制造商生产包括电池和汽车互联网服务在内的关键电动汽车零部件。
一言以蔽之,成为电气化时代的安卓。
富士康的现任技术负责人魏国章曾为苹果开发了多款核心软件,他在科技日现场介绍MIH新平台时表示,新项目具有“软件定义”、“软硬分层”与“开放生态”三大特色,能助力阶段电气化时代中短期的发展痛点。未来,将通过“软件定义”持续为汽车更新升级,在“软硬分层”的构架下,开发周期被缩短,效率得以提高,开放平台又降低了进入门坎,让更多伙伴可加入电动车产业的开发和创新探索。
根据现场PPT和外媒的公开信息,新的底盘平台能兼顾横跨B级车到E级车,支持前驱、后驱和四驱车型,配备的电池包电量暂时被划分为93kWh、100kWh和116kWh三个级别。前驱电机与后驱电机也能通过灵活的搭配,提供不同的动力输出。
但是,这似乎不能喂饱富士康的野心。
他们已把目光聚焦到电池板块。刘扬伟对外介绍,富士康还计划在2024年前推出一种商业化固态电池,这有可能取代当下电动汽车领域常用的锂离子电池。
从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接近了极限,而固态电池可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且能突破当下锂电池的重量与成本瓶颈,更好地解决安全隐患,有望将锂电池的发展带进一个新的时代。
东瀛日本算是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起步较早,最早入局的丰田在2008年就与固态电池创企伊利卡(Ilika)展开了合作,而在2019年,他们又宣布与松下合作研发硫化物固态电池,虽已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产品,但真正走向市场化商业应用预计要到2025年左右。除了技术维度的不算完善,固态电池当下的高成本也是一大难题。
据丰田方面给出的数据,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在充电速度上相较于现有锂电池具有明显优势,电量从0到100%仅需15分钟。而在电池寿命方面,丰田汽车计划其生产的固态电池在使用30年后仍保持90%以上的性能。
刘扬伟曾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富士康正在努力在中国和美国建立供应链,以实现其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多元化。
就在上个月,该公司与与国巨集团(Yageo?Group)正式结成了“战略联盟”,国巨将分享多年来在电动汽车零部件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在5G技术和半导体封装方面的优势,助力富士康羽翼未丰的电动汽车业务。
转型承压,狠话易变笑话?
门口的野蛮人们,在进军汽车行业之前,总是会喊出最亮的狠话。从乐视造车,欲将生态一统天下,到宝能等地产商动辄“几百亿造车、几万亿产值”,以及各大新势力构建起千万辆级电动车产能。然而狠话落地不成,便是最响的笑话。
富士康自投资和谐富腾开始,到小鹏股权退出,已经是上一轮笑话的深度参与者,显然它还不肯放弃这个回合抛出狠话的机会。
究其本质,鸿海/富士康造车的难点,在另一面便是催生其染指汽车产业野心的根源。原来放出狠话的动力,和沦为笑话的诱因,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转型压力来临,富士康无法固守原有阵地,必须朝着汽车产业拓展;而既有的痼疾和欠缺的汽车制造根基,又增大了失败的风险。
截至目前,鸿海约有一半的销售额来自美国的苹果公司,但是其智能手机制造部门的利润率已在近年遭遇继续萎缩。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富士康依靠苹果的代加工业务在销售额方面一度超越华为,但利润表现却普遍偏低。
特别是2016年以后,由于智能手机竞争日趋激烈,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也越来越激化,利润贡献更是持续逆风。在2018年,该公司全年合并纯利润为1290亿台币,同比减少7%,成长模式和盈利业务的转型迫在眉睫,到了2019财年,富士康净利润下滑11%,跌到1153亿台币,连续3年下滑。
及至2019年,鸿海创始人郭台铭辞去董事长一职,刘扬伟履新,上任后即在同年11月的集团总结会议上提出“减少销售毛利率不到10%的业务”等建议,直言要努力减少对代工制造业的依赖,表明了该公司上层从郭台铭时代的重规模向未来重利润的经营转换的决心。
实际上,鸿海系旗下的台湾面板子公司群创光电就已在电视市场日渐收缩的大环境下,率先在业务上向汽车板块转移。富士康此前也曾多次试图面向电动汽车业务进行变革,但这些尝试并不算成功,据悉,以2020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为契机,该公司将在电动车业务板块启动更多集团层面的资源。
2019年,鸿海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销售额接近95亿新台币,该公司希望到2025年,汽车和其他新业务能帮助毛利率提高到10%,并设定了五年后销售额达到1万亿新台币的目标。
台湾北极星研究院(Polaris?Research?Institute)院长梁国元表示,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事情,电动汽车是一个理性的候选。
然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0%电动车市场谈何容易?谈何容易?谈何容易?
要做汽车中的谷歌安卓,实际上这样的企业大有人在,并且多数实力极为强大,都是在各自领域中的领跑者和巨头。
在系统供应商层面,不但有百度、谷歌和苹果这种老牌汽车系统供应商,还有风头最健的华为鸿蒙,正挟5G优势半路杀出。而三电层面,宁德时代/LG的电池实力远胜于富士康旗下的锂电科技(1%的宁德时代股权并不能让富士康左右竞争态势)。IGBT方面,海外的英飞凌、博世和国内的中车、斯达都已经构筑起技术壁垒。电控领域有联电等领跑。更不用说还有比亚迪这家既有电动车整车业务又有最完整供应链的全能选手,从电池电机电控到IGBT一应俱全。
二是中美纷争影响苹果,而苹果影响富士康。当美国政府极力打压华为,一方面是利益诉求使得这个霸权国家竭力阻拦中国2025技术升级战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苹果为首的美国公司在创新方面露出疲态,以及害怕输给中国后起之秀的胆怯。那么,来自中国对美国的反制,以及一直以来在科技层面的赶超,势必从中长期对苹果业绩产生冲击,那么很大程度依附于苹果而生的富士康,又将谈何远大理想?
最后,无论是10%市场,还是30万辆销量,都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2019年,全球电动车总销量230万辆,超过30万辆销量和10%份额的品牌仅有特斯拉一家,36.78万辆领衔所有车企。而亚军比亚迪为22.95万辆,略低于10%份额,排在三四位的北汽上汽分别为16万辆和13.77万辆。
随着电动车越发从政策市走向正常的市场,以往暴涨速度不再,2030年全球销量可能比原先给出的居高数字为低。如果富士康要达成那个目标,则必须实现垄断特斯拉级别的技术供应,或者至少拿下北汽加上汽。只是,如今新能源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一样,在不断涌现更多强者,使得富士康的野望愈发显得虚无缥缈。
回看富士康昔日在汽车领域立下的“投名状”,后来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蜻蜓点水并无实质性突破,或是在“合纵连横”的整合之路上雷声大雨点小。
当狠话越凶狠,则最后破碎的笑话越好笑。富士康的远大目标诚然不必原教旨主义式的嘲弄,但门口野蛮人们大多已经遭遇行业规律的挞伐,那么富士康如今又能作出怎样的深耕稳行举措,以免狠话沦为笑话?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家车企一年买零食就花了5000万,烧光84亿却造不出一台车
"为了多一点优惠,我那43万差点就打了水漂。"广州的Z先生心有余悸地说。因为佛山买车比广州更便宜,今年4月,他特意跑到佛山鼎宝行宝马4S店买了台宝马X3?28i,落地价43万元,付完全款,当时4S店承诺6月10日前交车,不料直到6月过完了,车子也没见到。
情急之下,Z先生找到朋友帮忙,在厂家的介入下,他终于在7月中旬成功提到了车。
Z先生是幸运的,因为今年全国各地有许多购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豪车的车主交了款,都提不到车。
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正通汽车集团旗下4S店买的车。
正通汽车何方神圣?中国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华车经销商集团,是豪华品牌核心经销商之一,在"2019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上排名第11。
最近两年国内车市连续下滑,豪华车是唯一逆势增长的细分市场,后疫情时期也最快恢复元气,主要经营豪华品牌的正通汽车,旗下4S店为什么频频爆雷?
手握众多豪华品牌经销权,正通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多地正通4S店被曝无法提车
近日,多名消费者在佛山宝运行宝马4S店门前拉起横幅,以此方式维权,原因是他们买的宝马车过了提车时间,迟迟无法交付。
是4S店没有现车吗?不是,现车都好端端地停留在4S店,但车主就是无法提车。
经焦急万分的车主不断追问,4S店销售顾问说出了无法交车的原因:新车合格证被公司抵押在银行,因为公司资金紧张,没钱打给银行,就无法赎回汽车合格证,故而无法交付车辆。
资料显示,佛山宝运行宝马4S店(佛山宝运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开头提到的佛山鼎宝行宝马4S店(佛山鼎宝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样,都隶属于正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除了这两家4S店,正通旗下还有许多家经销店被媒体曝光无法交车,包括广州宝泽宝马4S店、湖北荆门宝泽宝马4S店、湖北奥泽4S店(奥迪)、海南中汽南方4S店(捷豹路虎)、福建中汽南方4S店(捷豹路虎)等等,遍及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佛山以及江西、河南、湖北、海南、福建等多个省市。
被投诉的内容清一色都是"付款后无法提车"。
具体原因也如出一辙,都是由于总公司资金紧张,车辆合格证被质押在银行无法赎回,消费者提车日期被无限延长,所缴资金去向不明。
事实上,这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
早在去年6月份,就有20多位消费者在正通旗下广州宝泽4S店购买宝马车遭遇提车难的问题。此后,正通汽车旗下越来越多经销店出现类似的投诉内容,最近两个月更是大量集中爆发。
根据各地4S店销售顾问的说辞,问题都不是出现在4S店,而是出在总公司——正通汽车身上。
祸起财务危机?经营状况恶化
多地消费者维权的原因是,正通汽车把车辆合格证质押在银行,因为无法赎回合格证而未能交付车辆,背后的逻辑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正通汽车很缺钱!
曾经的正通,风光无比。
它主要经销豪华品牌汽车,包括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同时也经营一汽-大众、别克、日产、丰田、本田、现代等中档品牌经销店。
2010年12月10日,正通汽车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
一年后,正通汽车以55亿元收购了规模是自己2倍的深圳中汽南方集团,上演一出经典的"蛇吞象"案例,在业内名声大噪。
自此之后,正通汽车成为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和沃尔沃四大豪华品牌在华的核心经销商。截至2019年底,正通汽车在全国拥有135家经销网点。2018年,正通汽车以387.43亿元的营收、17.13万辆的销量排在中国经销商第11位。
但是,一场财务危机,让站得有多高的正通汽车,摔得有多痛。
2019年,正通汽车新车销量为10.3万辆,同比下降约8.3%,但利润的降幅却大大高于销量降幅:净利润同比下滑39%,仅为7.67亿元。利润下滑的原因,正通归结为"毛利的下滑以及融资等成本的升高"。
截至2019年底,公司流动资产为241.36亿元,较2018年同期减少8.0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97亿元,较2018年的29.11亿元减少14.14亿元。
由于贷款及借款增长,公司流动负债(指企业将在1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清算能力)同比增长8.5%至258.19亿元。
受疫情影响,正通汽车今年的财务表现进一步恶化。
2020年一季报显示,其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1.31亿元,同比下滑64%;净利润为亏损0.5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6亿元,去年同期为1.22亿元。
8月26日,正通汽车再发盈警,称今年前六个月预计亏损不少于13.3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71亿元。"亏损主要源于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约14.65元,以及年初爆发疫情造成的经营性溢利下降。"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自年初以来,正通汽车就不惜高成本举债以及折价配股,用于偿还债务以及补充运营资金。
今年1月及2月,正通汽车共发行了1.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95亿元)的优先票据,年息高达12%。作为对比,另一豪车经销商广汇汽车2019年末发行的多期债券成本仅为7.1%。
面对258.19亿元的流动负债,1.73亿美元的债券自然无法止渴。7月16日,正通又折价15.5%配售股份,筹资2.6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38亿元),两次融资合计14.33亿人民币,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7月21日,正通汽车一笔约1亿美元的分期贷款违约未支付,让正通的资金链困局大白于天下。
豪车经销商巨头为何也爆雷?
经营困难,高成本举债,卖身求生,这家豪车经销商巨头为何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与另一家经销商巨头庞大集团破产的主要原因一样:扩张过于激进。
从"蛇吞象"收购中汽南方拓展经销商网络,到涉足汽车金融业务,正通汽车的经营策略太过激进,没有控制好节奏,这导致现金流与短期负债的缺口越来越大,最终深陷债务危机。
另外,车市销售遭遇寒冬起到了催化作用。
2019年,和谐汽车、正通汽车、美东汽车、永达汽车、广汇宝信等五家主营豪华及超豪华品牌的经销商中,只有美东汽车、永达汽车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
进入2020年,突发疫情加重了经销商的负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经销商总数为2.98万家,其中退网的4S店数量达到1019家;其中,近四成的经销商出现亏损,平均毛利率为-3.5%。
存量市场下,经销商为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不惜牺牲利润,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这让经销商的经营困难进一步凸显。正通汽车旗下的4S店就是以低价来诱惑消费者买车,来达到资金周转的目的,本文开头的广州Z先生正是被优惠吸引而来。
如今,危机重重的正通汽车不得不通过出售股权来解决困难。
7月31日,正通汽车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有意溢价出售公司29.9%的股份,接盘方为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家由厦门市政府100%控股的国有企业。
厦门国贸控股的汽车经销商业务主要由厦门信达国贸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达国贸是福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经销商集团,2019年总销量为4.2万辆,营业总收入为94.06亿元,在100家经销商中排名第49。
若交易达成,正通汽车控股权将发生改变。不过正通汽车亦在公告中指出,此次交易须待签立正式买卖协议后方可坐实,也就是说,双方的股权交易也有可能存在变数。
正通汽车的遭遇,反映了汽车经销商行业当前的困境。在行业转型的助推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经销商集团出现爆雷。
庞大集团通过变卖资产、收缩经销网点、发行债券融资,最终实现扭亏为盈。正通汽车能否像庞大集团那样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迎来转机,就看自己有多大能耐了。
近些年来经销商爆雷潮不断,也给消费者提了醒:买车前应该多做功课,尤其是多了解经销商的经营状况,不能被优惠迷了眼,否则容易为了多一点优惠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郭台铭造车记
上一次姓戴的商业破产精英还是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我的200块押金至今还在排着队,拿着坑爹的号码牌。这次又有一个戴姓男子黯然离场,不过是个“歪果仁”,名叫戴雷,曾为拜腾 汽车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目前曝出已经离职。提到拜腾,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控台上那个40多英寸的“大彩电”,高调亮相并屡次传出即将量产的消息后,拜腾的消亡可谓无声无息,CEO离职的新闻也算意料之中。再次复盘的话,这家上台就拿了一手好牌依然打得稀烂的车企,注定是这个结局。
M-Byte 概念车最初在2018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亮相,彼时国内消费者和电动车这玩意儿还处于蜜月期,再加上有一些比如超大尺寸的中控屏,原木地板内饰、可旋转座椅等花里胡哨的东西,也算收割了一波关注度,特别是那个带鱼屏一样的中控大彩电,拜腾一战成名,坊间开始流传“买屏幕送车”的口碑。
不过拜腾的初心并不像那块屏幕看起来那么的虚无,倒是想正正经经干一番事业的。它的高管队伍来头不小,戴雷曾担任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毕福康是宝马“i8之父”,设计副总裁叶禀焕曾在宝马担任设计副总裁。在这些行业大佬的吸引下,拜腾就像一座梁山,吸引无数好汉,来自苹果、宝马、福特、马自达、特斯拉等知名企业的人才纷纷加入,有人还因此拒绝了蔚来的offer,不知道现在打听到后悔药多少钱一斤没。
大佬和牛人聚集一堂,拜腾的品牌调性固然不低,为了匹配高端的定位,拜腾在供应商方面的选择标准遵循“只买贵的,不选对的”。产线设备对标特斯拉,这点无可厚非,不过研发投入上有点让人看不懂,比如拜腾以近亿元的开发价将整车控制器(VCU)外包给了博世,而这类项目在行业内普遍只需几百万元,拜腾在和供应商接洽时,会经常强调“所有的东西都要用顶级的”。可惜现在它失败了,若是成功了,这个现在看来铺张浪费的桥段在成功者嘴里可能会被粉饰为一种偏执的匠心了。
先锋的设计、豪华的团队、不计成本的研发,拜腾至少在业内打出了一定的名气,知情人士透露,拜腾的产品一度成为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车企内部规划未来车型的参考之一。
在研发方面投入巨额成本,对于一个定位豪华的品牌来说,是一件中性的事情,并不是致命的。造成拜腾这艘大船倾覆的因素有很多,可以说,它把所有车企不该犯的错误都犯了,烧光84个亿之后再退场,也算风光大葬。
光“零食”就花去700万美元(相当于5000万人民币)
创业阶段尽享荣华富贵。2018年,拜腾的北美办公室采购零食花费700多万美元(相当于5000万人民币),这个300多人的分公司,平均一人一年吃掉了2万美元的零食;上海首个品牌店开张时,店员的服装都从德国进口,且量身定制;中国区员工的名片采用环保的进口材料,一盒名片的费用就高达上千元;今年1月参加北美CES展时,花了30万美元把车空运至美国,再海运回来,而这顿操作的市场行情仅需11万元;员工收不到工资的时期,戴雷依然乘坐头等舱去参加CES展,毕福康在外就餐时,一定会点一瓶店里最好的红酒。
这样糟蹋投资人的钱,引来理想 汽车 CEO的吐槽,出差不仅买经济舱并且必须买最低折扣的李厂长留下贫穷的泪水。拜腾的内部人士表示,主流车企一般由成本控制与合规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把控,而在拜腾,各种预算只需部门VP同意,然后直接从财务拿钱,压根就没有管控,实在荒唐。
第二,过分以海外事业部为中心。 虽然总部设在中国,但是拜腾对海外有迷之神往,北美团队负责车联网、自动驾驶、三电等重要业务,总人数近400人,而南京研发团队也不过400人左右,这种混血比例在新势力阵营里是很罕见的,通常情况下,中外研发团队人员比例在8:1比较合适。
此外,在话语权方面,北美办公室有着绝对的主导权,中国区员工发现问题后没有权力进行技术调整,需要先得到北美批准。在跨地区、跨文化、跨时差的背景下,大家应该可以想象到这种沟通将是何等的噩梦。并且,强势的北美团队在研发上并没有非常靠谱的表现,花钱如流水,执行似便秘,比如导致M-Byte量产延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北美团队没有如期交付核心部件——中央网关。
第三,山头林立,高层互撕 。毕福康和戴雷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据说戴雷还是毕福康介绍进来的,但之后由于两人立场和性格不同,关系出现裂缝,直到倒塌。毕福康野心极大,一心要扩大自己的海外势力,而戴雷性格优柔寡断,权力被不断挤压,两人曾因为某个发布会的发言稿时长占比和先后顺序吵得不可开交。
拜腾 汽车 董事会共有9张投票权,早期投资方和谐 汽车 董事长冯长革有3张投票权,毕福康有1张投票权,双方通过投反对票的方式,联手左右公司发展,此举也导致拜腾的B轮迟迟不能完成,耽误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后来投资圈对新势力的态度转冷。直到2018年下半年,一汽集团B轮融资敲定后,戴雷抱住了一汽的大腿,最终让毕福康出局。但是戴雷并没有借此机会重新调整战略和管理,反而往错误的方向加速前进,继续信任外国人,中方团队日益边缘化,没有建立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这样的管理漏洞为拜腾的结局埋下祸根。
拜腾轰然倒塌之后,并没有彻底离场,一汽集团等多方正在积极的谋求新的出路。他们不打算沿用“拜腾”这个听上去就很“败”的名字,而是成立了一家叫盛腾的新公司,听起来就很有“胜”利的味道。
虽然烧光了84个亿,但是拜腾终究还是留下了一些东西,这也是投资方依然抱有信心的主要原因。首先,拜腾南京工厂已经基本竣工,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自动化工厂,且拥有生产资质;其次,M-byte虽然迟迟没有量产,但是出于休克状态的它只需一记电击就能复活,离投产只差最后一步,并且这台车的设计即便在迟到了很久之后,放在当下的市场中依然能打;第三,拜腾失败的原因很明朗,这次中方要彻底拿回控制权,不会再让没有使命感的外国职业经理人断送前途,现在随着戴雷的退出,国外团队基本已经离场,在清理完门户后,曾经的中方管理层拥有话语权,南京盛腾 汽车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为段连祥,此前为拜腾 汽车 中国研发副总裁,他知道拜腾的症结所在,相信能做出有效的调整。
写在最后: 现在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战争,特斯拉的标杆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而在国内,不少PPT企业已经被市场清理,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暂时坐上了牌桌,占得一席之地。重组后的拜腾能否重回赛道,一切还未知。大家不妨说说各自的观点,对这个品牌是否还看好呢?
3万以下电动小汽车,2万元左右电动小汽车性能好吗?
郭台铭是谁?这个名字也许不像乔布斯、雷军、任正非等名流识别度那么高,但他和这些大佬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的名字似乎也不如他的公司来的有名气,那他的公司又是何方神圣?三个字,富士康。富士康留给公众的传统印象,无非就是苹果、华为、小米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代工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的员工罢工、跳楼等事件频发,又把“血汗工厂”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话题性的企业再一次宣布造车,这次入局也并非孤身,陪它的还有另一位老牌车企——FCA。
此次合作,目的明确,旨在针对中国市场,双方持股比例也与大多数五五开的合资公司略有不同,根据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一份声明,FCA与鸿海正在谈判成立一家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鸿海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其50%的股份,而直接持股不得超过40%;至于双方分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鸿海将会负责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但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未来汽车业务将会占其整体销售额的10%。
富士康的“再婚”
乍看富士康牵手FCA入局电动造车这事是一种什么感觉?第一感觉,又有人准备造车了,并不意外;仔细一看,是富士康和FCA这对跨界组合,多少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对于FCA来说,中国市场就像是“白月光”似的存在,屡屡发力失败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是认识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攻破市场,于是便开始了合作之路,先是牵手PSA共同寻找在华突破点,没过多久又搭上了富士康这条线,虽然FCA想尽快扭转局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间隔如此短,难道不怕“乱上添乱”?而富士康又凭什么吸引FCA?
合作的基础是价值,一方面,从鸿海自身的业务出发,其子公司富士康多年来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又了解国内供应链,并且一直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业务,这对FCA的本土化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代工厂,财力不容小觑,根据6日富士康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富士康获得营收1.73万亿新台币(约合577.96亿美元),环比增长25.23%,2019年全年公司营收达到5.33万亿新台币(约合1780.65亿美元),同比增长0.82%,一系列数字的背后,说明了一个事,富士康不差钱。
FCA和富士康之间的关系,用“试婚”来形容似乎挺合适。事实上,以目前FCA在华的尴尬境况,富士康的确算得上“有钱有料”的良选,而对于富士康来说,经历了几段与造车新势力无疾而终的“露水之缘”,“择偶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尽管FCA在国内发展不如意,但放眼整个汽车圈,能跟自己搭上伙还得是大型汽车集团的,选择面似乎也并不大,而FCA恰好满足条件。
目前,FCA官方也给出了回应:正在进行商讨;虽然承认确有其事,但言语中也透露着一丝不确定性,门当户对的两家企业已经凑在一块,至于是否能“情投意合”?“试婚”之后的两家能否长久?未来还存在太多变数。
与比亚迪的恩怨情仇?
几年前,随着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汽车梦”开始出现,其中以互联网领域为主要发散地,恰逢疯狂的那几年,哪个大佬要是没有点“汽车梦”,似乎都有点跟不上潮流。
时至风口,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嗅到了新的商机,开始在汽车产业试水。很多人认为,郭台铭的“汽车梦”始于14年,但事实上,郭台铭与汽车行业的“瓜葛”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由于技术故障,富士康的一封内部信泄露,其中内容直指对手公司比亚迪,郭台铭在信中曾表示将对比亚迪进行“惩处”,彼时的比亚迪只是郭台铭口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为什么说是郭台铭口中的小工厂?因为根据2008年比亚迪的营收财报,公司2008财年营业额为85.55亿元人民币,毛利达1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66亿元人民币,而08年的富士康全年利润为1.21亿美元,相比之下是否是小工厂,答案一目了然。
实际上,无论“惩处”执行与否,这本都属于正常的商业竞争,比亚迪也对此并未做出任何表示,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点燃郭台铭的怒火,并引发了著名的“富比案”,让富士康和比亚迪从此心生芥蒂,结下梁子,而能让郭台铭不顾形象扑向比亚迪的事又是什么?答案自然是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下注。
其实,站在郭台铭的角度想,这事确实值得一气,本身巴菲特就是跨界插手,还主动站队比自己体量小的比亚迪,直接给对手带来成倍增长的收益。
眼看着自己的地位被无视,气急败坏的郭台铭以“窃取商业信息”为由,一纸诉状将比亚迪告上法庭,并以购买股票为威胁,试图质问巴菲特为何投资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
判决的结果众所周知,郭台铭的诉讼被驳回,虽然驳回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证明郭台铭所言纯属子虚乌有,但肯定说明了他所说的“事实”并没有依据,被判决结果“堵了口”的郭台铭也就此收声,不在对此事发表看法。
不过,回顾整个“富比案”,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就当真只是盲投吗?恐怕不太可能,虽然比亚迪和巴菲特的结合经过不少浪漫主义加工,但大概率还是得益于王传福本人的能力以及比亚迪深厚的电池制造技术,这也使得之后的比亚迪即使表现不佳,巴菲特仍坚持“我们从未考虑过要出售比亚迪的股份”力挺比亚迪。
巴菲特是高瞻远瞩的“老油条”,可郭台铭也并不是爱吃青菜的“小白兔”,从与比亚迪结怨到目睹比亚迪的迅速成长,郭台铭不仅深深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汽车制造业的大好前景,搭上政策红利的顺风车,开始投资汽车行业。
撩完就跑?无疾而终的汽车梦
故事又回到了郭台铭“汽车梦”的起点。
2014年年底,富士康向和谐汽车注入6亿港元入股和谐汽车,由此拉开富士康“汽车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汽车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有了投资商,和谐汽车便开始了招兵买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先后加入和谐汽车,为和谐汽车带来一派和谐的气氛;可好景不长,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决定将旗下汽车分为两条品线,各自经营。
可正是这个决定,触碰到了郭台铭敏感的神经,他忽然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并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汽车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汽车成功率非常小,因为汽车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番话彻底打翻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汽车行业的首战败北。
此后的一年间,郭台铭虽说对造车灰了心,却没有放弃汽车行业,6月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亿元发力充电装置、锂电池的研发生产;10月,富士康与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拟投资15亿美元设立汽车科技基金。
或许是两次间接与汽车行业的接触,让郭台铭再次找回了自信,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与李斌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密谈,虽然密谈的内容无法知晓,但结果是郭台铭重拾信心,不过没给蔚来投资,而是在一个月后将钱投给了小鹏汽车。
从投资小鹏汽车到牵手FCA这段时间,郭台铭似乎很安静,鲜有关于造车的新闻传出,有可能是想作为幕后投资者坐等盈利,也有可能是开始着手后来与车企合作造车,无论如何,郭台铭都在2020年的开年之际,转而直接参与“造车”。
纵观郭台铭的“汽车梦”,与其说是郭台铭拥有汽车梦,倒不如说是郭台铭领导富士康上演的一场“变形记”,汽车梦,这三个字怎么看都应该是一群热爱汽车的人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可郭台铭却没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觉,而他与汽车之间的联系,除了投资、造车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两辆座驾,奔驰S500和雷克萨斯LS430。
与郭台铭相似,房地产大佬许家印同样拥有让人没法将他和汽车梦联系在一起的气质,不仅如此,俩人还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首富、比如半路出家造车…可相比许家印,郭台铭的造车之路来的更加含蓄,从间接投资到直接参与,他用了近5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一点,本是制造业出身的郭台铭很清楚自己更擅长什么,与FCA的合作,负责的领域也是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并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这样的合作与许家印的“买买买”相比,多了几分真诚和自我了解。
无论是郭台铭,还是许家印,他们都深知造车有风险,谨慎的郭台铭应该更为甚之,因此他们自然也不会像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一般赌上全部身家性命去追梦,但如此跨界汽车行业到底是真诚造车还是力求转型?界限或许并不明确,大概率二者兼有,可满腔热血、全情投入的追梦人都尚且未能圆梦,而不那么“投入”的郭台铭又可以圆梦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杭州出租车公司是蓝联好还是和谐好
这个不好说,有好有坏,但是以下这几种电动小汽车的性能还是不错的
1.立通微米E28 立通微米E28为了改善个性化设计带来的倒车体验,E28pro和E28max全系均新增了倒车影像功能,且配备有3个倒车雷达探头。车载蓝牙功能也成为标配,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车载空调、电子中控门锁等丰富配置。
2、跃迪T70 结构紧凑,精巧灵动,更加适应农村交通和居住现状,既满足了日常用途,又易于行走和存放。动力系统方面,跃迪T70可选配5块或6块蓄电池,匹配3或4kw电机,可在家用220V电源上进行充电,仅需6-8个小时就能够将电池充满。整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50公里,车速在45-50km/h。
3、御捷祥和 该车型搭载2KW/3KW交流驱动系统,电池采用12V80Ah和12V100Ah两种配置,最高车速35km/h,续航里程100km,可满足3-4人日常出行代步、接送孩子、走亲访友和偶尔载人载物的需求。
一,费用预算在三万下列,强烈推荐几种2万上下的新能源电动车辆。2万元上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推荐——跃迪T70 市场价:2.38-2.9八万 续航里程:150km 跃迪T70是一款于2014年发售的时尚潮流两厢纯电动小汽车,轴距为2170mm,5门4座车系。 选装5块或6块电瓶,配对3或4kw电动机,可在家庭用220V开关电源上实现电池充电,仅需6-八个钟头就可以将蓄电池充斥着。整车的较大 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公里,时速在45-50km/h。 德瑞博FS系列产品 续航里程:150km 德瑞博FS是2015年在山东省国际性电瓶车及新能源车展期内初次现身的一款纯电动车中小型SUV。车身规格为3248*1420*1548mm,轴距2160mm,5门4座车系。 配搭铅酸电池免保护及锂电池时速可以达到120km/h,续航里程为150km。除此之外,新汽车配置了同等级车系难得少有的中间液晶显示屏系统软件。 2万元上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推荐——御捷和谐A260 市场价:1.98-2.1八万元 续航里程:80-120km
二,EV的爆红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微型纯电动车巨大的市场潜力,相对较低的门槛让每个厂商都想进场分一杯羹。所以我们看到了近期的微型电动车市场犹如前几年的造车新势力一样,一大堆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但在火热的市场背后,我却看到了不小的隐忧。城市微型纯电动车的爆红,最早源于非正规的低速电动车的取缔。低速电动车小巧灵活、价格极其低廉。在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中,低速电动车很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代步需求。一辆车2-3万元的售价,也要比当时补贴后售价动辄5万元的电动汽车要亲民得多。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低速电动车保持了每年50%的高速增长态势,年产量100万辆,贡献了1000亿的GDP,创造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
和谐好。
1、杭州和谐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氛围好 前景不错,成立于201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从事娱乐业为主的企业。
2、机会多 制度完善 节奏快,企业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万人民币。
今天关于“和谐汽车”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